在阿拉善沙漠區域馮倫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。新京報記者 申志民 攝
  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,馮侖選擇以地下的方式“秘密”進行。10月6日,計劃要徒步近二十公里穿越賀蘭山的馮侖失約了。他選擇乘車穿越的方式來完成這個公益環保項目。失約的原因,據稱源於多位粉絲的瘋狂追逐。當日下午,在阿拉善終點,馮侖聊起公益,不足20分鐘,徒步抵達的粉絲們看到“閃亮的腦勺”一涌而來。在他人催促中,馮侖跳上一輛越野車,帶記者飛馳而去。面對粉絲追逐,馮侖笑了笑,話題轉向公益。
  談初衷
  做公益比做企業有成就感
  新京報:為什麼要參加穿越賀蘭山公益活動?
  馮侖:作為阿拉善公益機構的發起人、往屆會長,這是我的責任。通過徒步穿越活動來讓更多人關註環保及治沙問題。
  新京報:企業家和公益有必然聯繫嗎?
  馮侖:企業家或多或少都在做公益,只是形式不一樣,一種是比爾·蓋茨把錢全拿來做公益;一種是先掙錢,有餘錢了,提高員工福利,把稅交得多一點,這是最窄的一種公益;還有很多像我們這種一邊做公益一邊做企業。
  新京報:你的企業和公益有何聯繫?
  馮侖:企業家關註和從事公益是必然的,我的方式是“貌離神合”,就是價值觀是一樣,環境啊,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啊,阿拉善這麼做,房地產也這麼做。在人造空間裡面,水啊電啊熱啊,機電設備等,都要花很大工夫讓它們節能環保。這是用一種價值觀來協調公益和企業這兩件事。
  新京報:企業家做到一定程度就會回饋社會?
  馮侖:一定要跟社會有良性互動。你在一個衚衕里掙錢,開車把別人濺了一身,喇叭一按把老頭心臟嚇壞了,你認為你能獃得下去嗎?企業家做公益也是這個道理,看見老人了不要按喇叭,看見小孩要停下來,這是讓環境友好,大家就支持你,你也可以在這裡繼續做。阿裡巴巴就是讓大家在網上買東西便利,大家都擁護,股價就上去了。
  新京報:做公益和做企業有什麼不同?
  馮侖:做公益妥協空間比較大,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純凈而陽光,比企業有成就感。
  新京報:我國企業家和國外企業家做公益有什麼不同?
  馮侖:目前來說,我國的企業家更衝動,比如地震,有企業家在臺上捐一個億。另外,做公益不註意跟企業分開,利益不清,容易招致一些批評。這個在國外較少。
  談得失
  即使有質疑,我也很開心
  新京報:你現在做企業基金會,又關註治沙、工業污染等環保問題,做公益過程中對自身有幫助?
  馮侖:肯定有,做公益改變了自己。以前不想別人,老想自己。當你決定要做公益時,你已經改變了,要為別人著想。
  我參與了一些公益項目後,也學習到一些管理技能。
  新京報:企業家做公益也對公益項目有助推作用?
  馮侖:企業家做公益,利用企業家思維,能用有限資源做盡可能多的事。比如平時比較擅長使用資金,會提高募款能力;比如善於搭建合作平臺和尋找資源。
  新京報:現在做企業和公益的時間如何分配?
  馮侖:我拿出三分之一時間做公益,但這會影響到我的企業。企業辦得還不夠偉大吧(笑),如果企業能力無限,像王石那樣不怎麼管了,多好。但我們還不夠偉大,還得管。(笑)
  新京報:做公益會不會上癮?
  馮侖:我相信你幫助一個問題的解決,你會有成就感,會有持續不斷的動力。
  比如我參加七八個公益基金,回過頭來看很有成就感,比起做企業的成就感一點都不小。第一幫忙做國內的最大的公益救災機構——壹基金,後來我們整個制度、安排都很科學。第二是做阿拉善,國內最大的環保機構;另外我們還做全球最大的兒童救助機構,愛幼華夏,你看自己參與的都變成很有名的,都是早期發起、參與的,就很有成就感。
  新京報:有成就感,但也會受到質疑。
  馮侖:質疑太正常了,啥事都有質疑。姑娘長得漂亮說騷,長得不漂亮說笨。
  互聯網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接受任何聲音,你看都是越罵越有魅力。再說了,沒有質疑哪叫事兒呢?如果質疑得對,你解決了,那就成長了。如果質疑得不對,你又沒垮,你就更牛了。(笑)
  新京報:你遭遇過質疑嗎?
  馮侖:當然有,公司內部抱怨我,說花太多時間做公益,企業關註太少,我只能再平衡。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不停聽批評意見。批評你的人往往是幫你的人。
  新京報:面對質疑,你挺樂觀。
  馮侖:對,我從來都是把喪事當喜事辦。莊子不就老娘死了還唱歌嗎?(笑)
  即使有質疑,我也很開心。人最重要的是在困難中看到希望。這是有一個歷史軌跡的,你只要看到歷史軌跡就有希望。
  談感受
  如“大姑娘新婚”,幸福又糊塗
  新京報:在你看來,我國公益環境處於什麼階段?
  馮侖:處於快速的、完善的時期。相關的法律法規,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,最近三五年完善得很快。現在一說起企業家往往會聊起企業家做公益,五年前多數人說企業家富而吝嗇。這也是一個循環,由質疑到改變,由進步到贊揚。
  新京報:你支持企業家裸捐嗎?
  馮侖:裸捐就跟裸奔一樣,身材好才裸奔,身材不好別裸奔。有的企業家的確裸捐,他們把錢都捐給了基金會,如果企業破產了,那債務是不是歸基金會(償還)?即使裸捐,也一定不要走極端。
  新京報:如何看待陳光標高調做慈善?
  馮侖:我和陳光標很熟。我認為陳光標有兩個進步意義,一是價值觀倡導方面,他畢竟呼喚了社會上更多人關註公益慈善,這是值得肯定的;二是他真從自己腰包里拿錢了。其他方面大家可以討論。
  新京報:那就討論討論“其他方面”。
  馮侖:標哥的做法是“水到地頭濕”,沒有效率感,窮人沒吃的了,給他100塊錢,明天還會餓。如果拿出一部分錢改變一個政策,可能就會改變幾千萬人。
  新京報:你有什麼建議?
  馮侖:做公益要講究資金使用效率,應通過公益機構,通過制度化,把公益效益不斷聚集,這比直接給錢效果好。
  新京報:人人公益會成為一個趨勢嗎?
  馮侖:對。網上捐10塊錢,對個人是很簡單的事情,但大家的力量一彙集,就可能救治一個生命。另外,做公益中,大家要量力而行,捐一塊錢是好人,捐一百塊錢也是好人。大家慢慢地變成一種普遍的公益氛圍。
  新京報:滿意自己的企業家狀態,還是公益人狀態?
  馮侖:滿意自己的公益人狀態要高些。企業、行業做了20多年,中等偏上,我打70-80分;公益自己打分的話,85分。
  新京報:做十多年公益以來,是否有“大姑娘新婚,幸福又糊塗”的感覺(馮侖語錄)?
  馮侖(笑):那是第一宿,還有新鮮感。從成立愛佑慈善基金會開始,我做了15年。時間長了不新鮮了咋辦呢?那就尋找新的公益項目,於是又“幸福又糊塗”了。新京報記者 申志民  (原標題:做公益如“大姑娘新婚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g02cgqw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